循定律所

从校园信贷谈起

发布时间:2017-09-01 11:34

这里有必要对“信贷”中“信“字做一定解释。“信”,信用,信用之所以有用,是因为人们都相信“未来会更好”,借贷平台“相信”你会还钱,换一种说法,他们相信自己能讨到债;当事人“相信”自己能及时还钱,或者说,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如如果没有对未来的相信,信贷系统将寸步难行,正是基于对未来的相信,校园信贷风生水起,需要强调的是,校园贷的成本除了本息之外,还有未来需要忍受的各种压力与风险,从裸贷便可窥见一二,这其实是在拿未来做赌注。

从校园信贷谈起,目的在于想要说清信贷中的成本与风险,而不是要多么高高在上的谈论诚信有多重要,也不是要批评校园贷事件的当事人,毕竟我们所有的偏见,都只是因为我们不曾被逼无奈,多数校园贷的当事人也只是想要追求“幸福”而已,只是我们对幸福的定义有所不同,而这却又是在所难免的。

典型的校园贷事件是这样的:首先,为买东西,他借现金。其次,他一点一点的借,由于不是一次花大钱,因此,没有浪费的感觉。然而,借钱毕竟是借钱,期限到了,就必须还款,累积下来的结果是:财务日益吃紧。加之种种原因,他不愿、不敢或不能向父母、亲友求助,转而向多个校园贷平台借钱,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至压垮当事人。校园贷的这种模式,会让人一旦跌进去便再难爬出来,尤其是那些没能及时向亲友求助而独自忍受的大学生,他们被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债务追赶,直到最后的结局——向亲友求助、失踪、犯罪或自杀。校园贷,在某种意义上,简直就是校园害,另一种“青春债”,它剥削着当事人的未来,  也剥削着这个国家珍贵而脆弱“毛细血管”(家庭)的未来。

这里面当然有大学生的个人问题,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单纯骂当事人笨、坏、傻之外,还有别的方面可以考虑:首先,校园贷的利率怎么看都不合理,看似”零利息”,却是高利贷。其次,放任风险,甚至引诱大学生以贷养贷,涉黑讨债的品行恶劣且缺德的借贷平台及其工作人员也该被治一治了。再次,我也不愿意归罪与政府,但这个问题确实牵涉到政府机关的纵向管理、监管滞后和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在校大学生能轻易从借贷平台借到钱,是此类事件背后重要的推手。最后,欠缺金融教育的大学生,将特别容易重演此类事件,正如不考驾照却可以开车的人会到处引发事故。社会和个人应当给予校园贷足够的重视。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我并不能提出解决校园贷这一乱象的对策,也没能将校园贷这一乱象阐述清楚,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日本小说家宫部美雪,或称宫部美幸,所著《火车》一书,更好地解释了信贷经济下发生的悲剧。故事虽然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用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但这对我们的社会仍然有借鉴意义,仍然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小说之所以取名叫火车,我想是因为,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列行驶中的火车,少许的偏离就会有倾覆的危险。亦或者是,我们都在被一列来自某个角落,喷着火的车子所追赶,这火车或许可以称作疯狂的人性或者人性的疯狂。

数据时代,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将被记录,而这些记录无法删除,它或许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至于这因果关系翅膀的扇动引发龙卷风的可能性,应当与你未来将取得的或想要取得的成就呈正相关关系。校园贷,你准备好了吗?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